发布时间:2025-07-04 17:20:49
生平
米羅1893年出生於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父親是一位金匠和珠寶商。米羅從小對大自然的風景非常熱愛。畫畫對於安靜及敏感的小米羅來說,似乎是一總習以為常的工作。胡安ⷧ4歲時(1970年)進入巴塞羅那的St.Luke藝術學院學習,早年接觸過許多前衛藝術家,如梵高、馬蒂斯、畢加索、盧梭等人的作品,也嚐試過野獸派、立體派、達達派的表現手法。逐步形成了完全屬於自己的超現實主義藝術風格。當然,這成功還得益於他家鄉美麗的自然環境和深厚的文化藝術傳統,尤其是受到二維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民間藝術以及羅馬式教堂的壁畫的影響。米羅的藝術是自由而抒情的。他的畫中往往沒有什麽明確具體的形,而隻有一些線條、一些形的胚胎、一些類似於兒童塗鴉期的偶得形狀。顏色非常簡單,紅、黃、綠、藍、黑、白,在畫麵上被平塗成一個個的色塊。看起來,這些畫自由、輕快、無拘無束。但是,如果你認為它們是漫不經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錯了。它們其實是藝術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慮相結合的結果。正如米羅自己所述,“當我畫時,畫在我的筆下會開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時,形式變成了一個女人或一隻鳥兒的符號……第一個階段是自由的,潛意識的。”但是,“第二階段則是小心盤算。”因此,盡管米羅的畫天真單純,仿佛出自兒童之手,但它們絕沒有兒童畫的稚拙感,它們是縝密思考後的流暢活潑。
畫風
他的藝術代表了超現實主義的另一種風格,其超現實主義作品主題來源於記憶和夢境,即有機的超現實主義。帶有怪異和幽默的特征,包括扭曲的形體和古怪的幾何結構。他企圖要毀滅理性和邏輯的主宰,把無意識和非邏輯心靈的衝力從中解放出來,且探測不可見領域和視覺世界的奧秘。米羅後來把形體和結構抽象為點、線和爆發的色彩。米羅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畫麵洋溢著自由天真的氣息,往往人見人愛。
米羅藝術的卓越之處,並不在於他的肖像畫或繪畫結構,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這是其中一個要素。另一個卓越之處就是,米羅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動。他的有機物和野獸,甚至他那無生命的物體,都有一種熱情的活力,使我們覺得比我們日常所見更為真實。
米羅是非常多產的,畫風始終如一而又多樣變化。以至想要一般性地追述一下都十分困難。早期作品受塞尚、梵高和畢加索及野獸派畫家的影響,作品或帶有極為精雅的色彩和線條的運動,或具有立體主義的作風。在1920年代中期,他在他的新天地中,探索了非常困難的一些方麵,從《哈裏昆的狂歡》的複雜性,到《犬吠月》和《人投鳥一石子》這類作品非常有魅力的單純性。1928年他訪問了荷蘭,受到荷蘭少有的幾個大師的影響。他製作了一係列的繪畫,題名為荷蘭的室內,那是從真實到幻想變形的實例。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米羅就定居在帕爾馬·德·馬略卡。在與戰爭隔絕的年月裏,他需要沉思和重新評價一切,這促使他閱讀了一些神秘文學作品,並且聆聽莫紮特和巴赫的音樂。到了1942年,他製作了一些標題為星座的小幅水粉畫,這些作品是他的最錯綜最抒情的構圖,又恢複了他1920年代作品的優美和華麗。但是,藝術家這時所涉及的是飛翔和變形的構思,是他所瞑想的鳥兒遷徙、蝴蝶群季節性的更替以及星座和銀河的流動等變體畫。這些星座畫,於1945年在紐約的皮埃·馬蒂斯美術館展出,並促成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的出現。從1930年開始,米羅已在紐約定期展出作品,除了畢加索和馬蒂斯之外,他比當代歐洲的任何大師都更為知名。作為超現實主義的有機抽象這一支派的領導人物,對年輕一輩美國畫家,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這些人,當時正在擺脫社會現實主義和地方主義,尋找新的出路。
除繪畫外,米羅也涉足其他領域,如蝕刻、平版畫、水彩、蠟筆、拚貼畫等。他的陶瓷雕刻作品尤其著名,例如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樓的兩件巨大的陶瓷壁畫,即1957年到1959年間創作的兩項陶壁作品――太陽和月亮之壁。
1983年,米羅在12月25日逝世,享年90歲。
部分作品
哈裏昆的狂歡
《哈裏昆的狂歡》是第一幅超現實主義的圖畫:在一個奇特的空間逆轉感。室內舉行著狂熱的集會,隻有人類是悲哀的,那人帶有頗為風雅的胡子,叼著長杆的煙鬥,憂傷地凝視著觀者。圍繞著他的是各種各樣的野獸、小動物、有機物,全都十分快活。沒有什麽特別的象征意義,畫家充分地描繪了一種輝煌的夢幻形象。
加泰隆風景
《加泰隆風景》中的幻想,雖然神秘但很生動。在畫中,黃色和橙黃的兩塊平麵,相交於一條曲線。獵人和獵物都畫成幾何的線條和形狀。一些不可思議的物體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認,有些好象暗示海上的生物或顯微鏡下的生物。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米羅開始探討拚貼和裝配,並創作了一些怪人物。這些探索一直又繼續搞了十年。這個時期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1933年的大型組畫,到此時為止,這也是最抽象的作品。有一些是以拚貼的要素為基礎的,把從報紙上撕下來的真實細部,貼到紙板上。母題有工具、家具、碟子和玻璃器皿,暗示他的抽象有機形狀,有時是指麵部或人體。這些繪畫的意圖是以抽象為主體,並用中性的標題表現出來。
繪畫
《繪畫》是最完整的非人物畫,而且在運用暗色調方麵,也是令人印象最深的作品。如柔和的綠色藍色以及退暈的褐色調子。在很有氣氛的色彩背景上,漂浮著以黑色為主體的抽象有機的形狀。有一塊勾白色的色塊,另一塊是鮮亮的紅色,其它一些隻是勾了黑輪廓。與米羅1920年代的繪畫相比,這件作品恬靜而神秘。
荷蘭室內之二
《荷蘭室內之二》米羅從斯蒂恩的繪畫《貓的舞蹈課》著手,把它改畫成《荷蘭室內之二》,這是一些無定形的形狀,漂浮在含糊的空間裏,是一幅生動的夢間幻影。斯蒂恩原畫當中的多數人物和物體,都有保留在畫裏,如何解釋這些人物和物體,看來是令人迷惑的。從窗洞裏窺視的人物,已經變成了一團鬼氣。米羅畫的一組人、物,都包羅在一個略呈橢圓狀的色塊之內,端部有一個箭頭和一個小怪物,看上去是受到斯蒂恩畫中緊湊的人物構圖的啟發。
在這一段平靜和抽象間隔之後,米羅繼續搞他的帶有野性的繪畫,《托兒所的裝飾畫》是一幅最大的作品。雖然看上去很強烈,如在鮮藍的背景上畫了黑色和紅色的怪物,但這些獸類卻並不怎麽嚇人。即使在藝術家心目中最凶殘的獸類身上,人們也感到藝術家那慈祥的心懷。
靜物和舊鞋
更令人激動的作品是《靜物和舊鞋》(StillLifewithOldshoe)它顯示了這位非政治的藝術家,為反對西班牙內戰的法西斯分子而做出的深切的反應。《靜物和舊鞋》的形象是明確的,有舊鞋、酒瓶、插進叉子的蘋果,還有一端變成一個頭蓋骨的一條切開的麵包。所有這一切都有安排在一個捉摸不定的空間裏,色彩、黑色和凶險的形狀令人厭惡。這件作品並不是特別的象征,而是反映了米羅對發生在他所熱愛的西班牙事變的痛感和厭惡之情。他是以物體、色彩和形狀來聲討腐朽、災難和死亡的。在這個時期,米羅畫了一幅線描自畫像。瞪大的眼睛和緊縮的嘴唇,反映了他的恐怖觀念。嚴酷的繪圖和催人入眠的正麵化形象,標誌著他繼承了自己的早期風格。
作品賞析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发表评论
留言: